传统文化中的大爱精神
发布时间:2019-07-29 14:43:12
讲师:王虹 浏览次数:1
课程描述INTRODUCTION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孔子修订六经奠定儒家文化的基础,他教导学生的主旨是修身进徳,一个君子身上有夺目的人格魅力,而这些品格的基础是向善的意念与博爱的情怀。本次课程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阐述感恩、责任、孝道、忠诚诸多品格的深意,从而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深刻自身价值取向;涵养自身的精神家园、人格魅力、提高素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日程安排SCHEDULE
课程大纲Syllabus
第一部分: 知恩报恩
感恩这个词我们都会提及,在传统文化中不用这个词而是用报恩。《弟子规》上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要报什么恩?
- 报父母之恩
- 报师之恩
- 报企业之恩
- 报国之恩
第二部分:责任与担当
《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中国人自古强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西方人讲,你不懂得把握位置,你将永远不会成功。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色有各自的责任与担当。
- 谈谈“宽转弯,勿触棱”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在家中的责任
- 在企业中的责任
- 社会责任
第三部分:忠诚与义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家行孝之人在企业中便成为忠诚、忠信之士。忠、诚、信是职业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操守。
- 传统文化中的利义观
- 忠贞之士出自孝悌之门——何谓忠
- 职业道德操守——何谓诚
- 职业道德操守——何谓信
- 您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并行不悖
第四部分:孝道是至德要道
儒家讲伦常,父子居五常之一。父慈子孝,是处理亲子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以孝为重心。经由儒家的提倡,从孝之为行,发展到孝之为德,再发展到孝之为道,成为中国文化的至德要道。
- 孝之为行——如何践行孝
- 孝之为德——孝德在企业中的运用
- 孔子论孝——孝有次第
- 孝之为道——以孝治国平天下
转载:http://www.nlypx.com/gkk_detail/63279.html
已开课时间Have start time
- 王虹
[仅限会员]
职业素养内训
- 《破局效能困境:新时代职场 卢容
- “从校园到职场”——新员工 黄昕红
- 《优势辅导》 发现优势,激 鲍臻炜
- 《职业化成就未来》课程大纲 陈晓(
- 《凝心聚力创佳绩-管理干部 苏海军
- 职业化引领未来 陈晓(
- 《新员工职业化转型必修课: 段培
- 新员工角色转换及职业素质塑 何慧
- 《凝心聚力创佳绩-员工职业 苏海军
- 个人素质提升及商务礼仪塑造 何慧
- 《骨干员工职业化成长之五项 苏海军
- 职场加速器——新生代员工职 汪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