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活动源自日本,现已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纳,以推动文明生产。此项活动主要针对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考量,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从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其核心和灵魂在于员工的素养提升,若员工素养未能相应提高,“7S”活动便难以持续开展。
“7S”具体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及节约。因这七个词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故简称“7S”。
一、整理
整理旨在增加作业面积,使物流畅通,避免误用物品。通过对物品的分类与筛选,只保留必要的物品,清除多余的,以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有序。
二、整顿
整顿致力于让工作场所井井有条,物品的放置要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这需要制定明确的定位和定量,使工作秩序区保持有序。
三、清扫
清扫的目的是清除现场的脏污和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这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清洁,更是对工作态度的一种体现。
四、清洁
清洁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常规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开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确保工作环境的持续改善。
五、素养
素养要求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素养。这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是“7S”活动的核心所在。
六、安全
安全是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确保生产过程连续且安全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七、节约
节约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的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效能。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一个高效、节约的工作场所。
从企业的战略角度来看,“7S”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它不仅是日本企业的独特管理办法,更是现代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7S”管理的实施具有八大作用:包括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提高生产效率、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减少故障保证品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以及确保交货期。这些都是企业在实施“7S”管理后能够获得的显著成效。
在仓库管理中,“7S”的具体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及节约(Save)。每一点都是对仓库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7S”活动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要求企业从现场环境入手,全面提升员工素养,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17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