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的CEO,是这个公司的重要决策者,他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所以CEO的挑选,也是尤为关键的。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董事会都没对CEO的继任有一个完善的计划,通常他们都不制定。直到现任CEO即将离开了,才匆匆忙忙的寻找合适的继位者,殊不知,为时已晚。
看看那些堪称卓越的公司是怎么做的。在IBM、施乐和宝洁,一个新任CEO(他们通常也是公司的董事长)的重要职责,就是为自己寻找接班人。无论是即将卸任的IBM的CEO彭明盛,去年年初卸任的宝洁CEO雷富礼,以及两年前卸任的施乐CEO安妮.马尔卡希,他们在上任伊始就开始寻找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时间跨度甚至高达十年。
先看宝洁是怎么做的。宝洁的董事会在指定核心职责时,把CEO继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战略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宝洁的前任董事长和CEO雷富礼经常想方设法让董事会早早介入、经常介入CEO继任流程。为此,宝洁对董事会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每年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都致力于讨论CEO继任和高管领导力发展事宜。
雷富礼还定期让董事们亲自接触到宝洁未来的领导者,并鼓励每位董事每年与业务或职能部门的领导者至少见两次面。在每次董事会议开始前和结束后,雷富礼都会留出时间让董事们与公司的高管自由进行交流。此外,雷富礼还派董事和管理团队会每年去一个国际业务所在地,花一整天的时间与区域领导者直接会面,并会晤消费者、客户和业务伙伴。
作为继任流程的一部分,雷富礼会制定严格的CEO标准,设计了公司和行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境,并提出了成为CEO最好具备哪些经历。对于公司最高级别的500位高管,雷富礼担任起领导力教练的角色,肩负着识别、培训并评估高潜力人才的责任,确保每一位领导者发挥出最大潜能,并把潜在CEO的领导力发展提升到与战略同等重要的高度。
每个月,雷富礼都会与15〜20位高潜力领导者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公司让候选人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如果他们在小型业务上干得不错,就交给他们更大、更复杂的业务;如果他们在成熟市场干得不错,公司就把他们派往一个新兴市场。公司还利用一些严峻的任务去考验部分高潜力候选人,并不断提高CEO潜在候选人的录用标准。
雷富礼并不是很早就指定一个人作为未来的CEO人选,而是尽可能多地培养有潜力的CEO人选,用“相马不如赛马”的方式去录选出未来的领导者。这样的话,未来董事会就有了足够多的选择,选出最符合宝洁标准、最能满足公司下一个十年需求的CEO人选。这样不仅能为公司找到了一流的CEO接班人,还为公司培养了一批能干的高管。
同样,施乐的前任CEO安妮.马尔卡希也是在上任伊始就开始物色未来的CEO人选。和宝洁的CEO雷富礼不同的是,她是很早就意识到,厄休拉·伯恩斯会是她未来的CEO接班人选,于是很早就开始重点培养她。她给她更大的工作权限,并让她旁听董事会,让董事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这位未来的领导者。经过长大十年的准备,她终于完成任务。
史宾沙管理顾问公司的研究称,如果公司运作稳定,而且企业本身就比较成熟、健康。内部选拔CEO比较适合。因为他们比外聘者更了解公司,可以迅速开展工作。他们可以沿用上级的优秀习惯和良好品质。但是,当公司出现危机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较大时,则应该引进外聘者,他们可以为企业输进新鲜血液,对企业灌输全新理念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相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公司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的CEO,选择模式的受现任CEO的影响较大。通过观察大企业CEO选择模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迪。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