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城市选择] [会员登录] [讲师注册] [机构注册] [助教注册]  
中国企业培训讲师

从星巴克“暴利”看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4-03-30 02:32:01
 
讲师: 浏览次数:2309
 前段时间央视公布了星巴克成本与售价,严厉抨击了星巴克“暴利”,或许媒体是想帮我们本土咖啡品牌一把,可没想到消费者没有买帐。经济人士分析,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利润这么高,暴光后消费者为什么没有离它而去?中国经济怎么啦? 星巴克的经营策略是“差别定价”,不管成本,就看消费的青睐程度,不喜欢就是送你也不喝,对吧?当初KFC进军中国市场时,价格可算是高档了,人们还是着长龙去消费,就如现在的PIZZA,洋大饼,贵吗?-贵,人多吗-多。消费者心里,吃的是一种品味,一种档次。 中国经济政策,给这些洋品牌提供了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国内生产成本甚至比进口成本更高。中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反映出国民对本土品牌太多的不信任。如何扶值我们国有品牌,发展中国经济是当务之急。

近日关于星巴克“暴利”的报道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同样一杯星巴克咖啡在北京的售价要高于英国伦敦和美国芝加哥,甚至是印度孟买的两倍。这种“差别定价”的做法也遭到消费者的质疑。

从定价策略看,星巴克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的青睐度定价。印度消费者对星巴克并不买账,因此定价较低。而星巴克在中国一直是“小资”的象征,受青睐程度又高于对咖啡早已习以为常的英美,因此定价也较高。消费者的追捧成为星巴克“差别定价”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星巴克让人想起同为大众品牌的肯德基。上世纪80年代肯德基刚进入中国时也曾“风光无限”,虽然价格并不亲民,但店外仍大排长龙,甚至有人在里面举办婚礼。如今肯德基随处可见,在人们心中也早已沦为普通品牌,昔日风光不再。

本土企业为何难见竞争者?

事实上,中国的咖啡店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存在人为设置的准入门槛。如果本土品牌能够提供与星巴克相当的产品和服务,星巴克的价格必然会下降。

但目前看来,国内还缺乏这样的环境。中国企业面临17%的增值税以及25%的企业所得税,还需为部分进项商品承担消费税。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对全球200多个国家“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多数年份“名列前茅”,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企业生存的艰难。

此外,高昂的交易成本也是困扰国内企业的一大难题。同样的生意,和外国企业做,交易成本比国内还要低。比如山东和韩国做生意,运输成本比到西北还便宜,2011年,1千克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1.5元,而从上海运到贵州却需要6-8元。海运便宜还有出口退税补贴,内陆公路运输则要承担重重收费甚至罚款。

不仅如此,在中国开一家门店需要办理工商、卫生、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许可文件,审批过程不仅要付出一笔不小的花销,还要搭上不少时间成本。

随一线城市房价飞速上涨的租金压力也不可忽视。6月底,位于东三环国贸一期的星巴克悄然搬家。租金远远超出星巴克承受范围被认为是搬家的主要原因。相关资料显示,该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超过700万元。而星巴克2012年在亚洲地区的平均单店营业额仅500余万元。租金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可见一斑。

巨大市场拱手让人

今年9月,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到2015年,中国店铺数量预计将超过1500家。星巴克飞速扩张计划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利润和强劲需求。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市场对于星巴克来说是高利润率市场”。

反观中国,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出口主导到内需拉动的转变,但大量潜在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果因为自身问题将市场拱手让人实在令人惋惜。

目前国内企业因为过高的税费和交易成本而难以与外资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在拷问星巴克“暴利”的同时,也应拷问中国经济自身。

星巴克的“暴利”折射出中国企业的经营困境,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激活市场经济活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