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多个科室,各科室的职责清晰明确,以实现区域发展和企业服务的有效推进。以下是对各科室主要职能的详述:
招商二局与一局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对外联络推介,分别承担着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与落户的职责,同时协助企业完成工商注册前的服务和后续跟踪工作。这两大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吸引投资,为企业的设立和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办公室作为行政工作的核心,负责政策调研、劳动人事、宣传、文书档案管理等多项工作,同时执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确保全局性工作的协调与高效进行。
统计科专注于开发区的统计与经济运行分析,负责培训指导区内企业统计人员,管理相关职称,并执行领导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经济发展科则负责已投产企业的服务与管理,涉及多个领域的事务协调,同时提供企业变更、技改、增资的审批服务,致力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群科主要负责开发区的党建工作、纪检监察、人大政协联络、统战、群团等社区共建工作,负责议案、提案的受理、交办和督办。
项目推进科负责企业项目从工商注册到开业前手续的所有过程,跟踪管理在建工程,并执行在建工地的信访维稳工作。
土地管理科则负责项目用地的预审、报批、规划与计划、土地监管等重要工作。
规划工程科负责制定和管理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工程的专项规划,同时监督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执行工程管理、预决算与招投标等自行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
征迁安置科与信访维稳科共同负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处理开发区内的维稳、信访、综合治理等事务,保障区域内的和谐稳定。
行政后勤科则负责机关的办公物资采购、安全保卫、绿化保洁等多项后勤工作,以及行政性资产的管理。
财务科则负责开发区的财务核算、资金管理、内部审计等工作,同时培训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相关职称。
公共事业管理科则负责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以及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综合性工作。
桐乡*品牌与企业荣誉
桐乡市内拥有多家获得中国*、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显著的成绩和贡献。桐乡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农业发展成果展示
桐乡市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农业总产值和各类农产品的产量均有所增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使得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不断增加,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分析
在工业经济方面,桐乡市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为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支撑。百家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企业档次的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行业的产值和销售额均有所增长。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表现
第三产业在桐乡市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行业在优化结构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使得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概览
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三产发展支持力度及考核机制不断优化,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乌镇景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华庄生态农业园开放迎客,福严寺景区也顺利通过AAA级验收。全年游客接待量达402万人次,境外游客也有显著增长,旅游总收入达到30.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0.4%。市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濮院羊毛衫市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新成市场如针织机械辅料市场等。在商贸方面,市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市场管委会,对皮毛市场进行了改扩建。城乡集市贸易也十分活跃,多个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更有超5亿元的交易大单。
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4.4亿元。批零贸易零售额和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均有显著增长。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7.1亿元,房地产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也有所增加。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显示地方经济金融环境稳健。
开放型经济稳步推进
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和增资项目数量均有所增加,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都有所增长。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加快,多个园区和开发区得到升级或扩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有显著提升。外经工作也取得新进展,新办境外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都有所增加。
城乡建设再上新台阶
城乡建设方面扎实推进,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新的城市发展框架随着公路及桥梁的建成通车而形成。城市综合管理和绿化养护工作得到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和太湖取水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加快实施。电信、移动等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城乡通信提供了坚实保障。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项目实施数量增加,科技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教育事业发展得到重视,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得到落实。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有所增加。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和比赛。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平安桐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落实,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收入和消费支出都有所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入实施,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经济概览及未来展望
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表现亮眼。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尤为突出,贡献显著。在农业方面,桐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传统特色农产品如杭白菊、晒红烟等早已名扬国内外。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持续推进,桐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繁荣稳定。
全市农业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布局,比如东片以粮、油、鲜蔬菜为主,南片发展加工蔬菜,西片则以水产、畜牧为主导,北片则以苗木、家禽为主,中部则以桑、菊、果等产业为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高效农业在这里得到了迅猛发展。
自1997年起,我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已在多个动植物品种上制定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标准宣传、培训和服务,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普及率和农产品的安全性。特别是通过实施多项行动计划,我市已被列为省级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市),在*杭白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农业龙头企业方面,我们实现了规模壮大和联结带动力增强,新增加的龙头企业不仅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还走出了“订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新路。农产品流通领域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壮大,市场覆盖面在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也在逐步健全。
在农产品接轨大城市方面,我们与上海浦东新区等大城市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并取得了良好开端。我市还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创汇工作,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生丝、丝绸服装、皮毛及制品等。我们还实施了农业“走出去”战略,一批农业企业和生产能手在省外建立了分厂和基地。
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我市自1998年建立了农技110热线服务电话,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体系、二个网络、三个平台和四个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服务新体系。这个体系强化了“农技110”服务功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架设了农技络平台,整合了各种服务资源。我们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和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等。
市、乡两级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与市场信息城域网联网及资源共享,通过《东方农业》信息平台,整合了农业、林业、畜牧、副渔等各行业的技术与信息资源。该信息平台设有动态信息、行业信息、农业数据、综合服务、乡镇农业和共享资源等六大功能模块,以及40多个专业频道,拥有百万字以上的农业和农技信息资料数据库。全市的农技服务通过农技110电话网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全方位覆盖。
市农业信息中心和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一支由35人组成的专兼职农业信息员队伍,该队伍已经延伸到各村、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通过落实措施和实现“四个结合”,开展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取得了转变农技部门服务职能,拓展服务“三农”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以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我市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科技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高。在大灾之年,我市仍然取得了粮食总量基本平稳、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好成绩。
在粮油生产方面,实施了多项工程和项目,重点推广了优质品种和新技术。在经作生产上,实施了绿色生态基地及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优质蔬菜品种和防虫网栽培技术等新适用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在果树生产上,推广了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探索了新型栽培技术。在植保土肥工作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项目,获得了多项荣誉。
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持续深化推进,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传统产业不断调优,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建成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显著。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也初见成效,拓展农业功能,创新运行机制。
桐乡市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建材工业推进结构调整。与我市合作的众多企业和院校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合作伙伴包括众多知名高校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以及众多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联想集团等。这些合作促进了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了桐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21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