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培训的种种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独特性,如业务拓展迅速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培训工作常常遭遇经费紧张或无经费、自上而下被忽视的困境,使得培训人员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进而影响到培训效果及其产生的价值。
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招聘工作自然是关注的焦点,但与此绩效考核工作也同样重要。一般认为,培训的价值体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训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愈发明显。
一、企业的培训需求与价值认知
中小企业的培训需求主要基于两个基本点:适岗与稳定。由于企业处于发展期,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有限,寻找适岗人才变得较为困难。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留住核心人才也成为一个挑战。企业内不同阶层对培训价值的期望呈现出差异性。
企业所有者阶层,如老板和股东,更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心态的提升,以及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的积极和谐。他们期望通过培训活动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留住优质人才。管理阶层则更加关注团队的效率和目标实现的能力,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熟练度和工作效率。而基层员工则希望有学习机会,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空间。
实际上,企业的培训需求是由具有“话事权”的某一阶层主导的。在企业中,所有者阶层的意见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满足这些阶层的培训需求是确保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二、中小企业的培训内容与分类
中小企业的培训内容根据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和第二类主要是关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员工胜任岗位要求,了解并认同企业。第三类是关于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的提升,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心态。第四类则是关于员工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上所需的专业技能培训。
对于所有者阶层和管理阶层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培训内容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员工是否能顺利开展工作并认同企业。而对于基层员工来说,第四类培训内容则更为关键,因为它涉及到他们的职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的培训形式与选择
在选择培训形式时,中小企业需要考虑到经费和师资两个重要资源。由于资金和人力支持有限,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第一类培训形式可以考虑讲师讲授、导师指导、购买光盘观看、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第二类抽象、枯燥的内容则需要培训人员在形式上多下功夫,如采用主题论坛、案例分享、分组竞赛等方式。第三类关于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的培训则更适合通过团队特训(拓展训练)来进行。
团队特训筹划阶段,企业应明确培训目的和需求来源,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游戏和引导步骤。情景讨论由管理层主持,可增强领导权威的认同。小组竞赛能加速员工对职业行为的认同和养成,特别是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职业素质。老板参与拓展训练的成效远超预期。团队特训的高级境界是真情交融、思想碰撞、人生际遇的回顾,任何企业所需的培训内容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员工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属于更高阶的培训,中小企业面临师资和费用的挑战。
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讲师或导师是一个选择,但这类人群本身工作量已趋饱和,再抽出时间进行非紧急工作存在难度,且这类培训未必能得到高层支持。应设定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标准,引导员工通过自学提高。培训人员应促进员工设置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同时促进员工上级关注员工成长,因为员工无追求必然无工作激情,想发展则必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企业应塑造学习氛围,积极推进培训奖励政策、定期分享活动等鼓励员工自学的方法。
关于培训安排的冲突问题,可采取缩小受训群体、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的方式解决。培训内容精简得当、形式灵活多样,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上级和员工支持。对于培训方法单调的问题,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从吸引、诱导受训人员的角度出发,让培训活动更加多样化。同时把好讲师关,推出优质课程是对受训人员的尊重。
培训与绩效考核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在考核中添加“培训通过率”指标,而是指培训内容应符合岗位职责和绩效要求,帮助员工达成目标和胜任岗位。只有有用的培训,员工才会积极参与。在员工晋升前需评估其是否能胜任新岗位,中小企业一般是粗放式的经验判断。理想的方式是事先为员工制定晋升规划,订立培训要求和时间节点,让员工通过自学完成培训,达到要求者才有晋升机会。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包括意志培训、认知培训、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方面。意志培训主要通过军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朴素勤俭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认知培训帮助新员工全面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技能培训结合岗位进行专业训练;职业培训则针对职业化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社交礼仪、人际关系、沟通谈判、科学工作方法等培训。优秀的企业培训课程具备实效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企业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有多种,如讲授法、工作轮换法、工作指导法等。其中讲授法是通过语言表达系统传授知识;工作轮换法让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以获得不同经验,主要用于新进员工或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指导法则是通过实践指导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在实施培训时,应遵循一些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实用、方法多样等。
《在工作岗位上,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或直接主管人员对受训者进行培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当这种培训采取一对一、现场个别指导的形式时,通常被称为企业常用的师徒传承培训。在这种模式下,指导教练的任务是向受训者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教导他们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13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