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核心视角
对于民营企业的组织发育和建设,我们必须从管理的核心问题、大局观的角度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业务先行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离开经营思考和生意运转去泛泛地抓组织管理是不可取的。组织和管理应以业务为驱动,业务先行,管理随后。
二、知名企业家经验分享
一位深圳的知名企业家分享了他的经验:面对市场竞争和真实处境,民营企业需要勇敢面对,先行动起来,再面对问题并解决。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计划,实际的企业成长过程就是不断面对和解决问题。这就是真实的企业生活,就是“野蛮生长”。
三、规模与地位的重要性
规模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在行业中获得地位。这就像企业在市场上的“吨位决定地位”,体量决定分量。没有一定的规模,即使在细节上做得再好,也难以在竞争中立足。
四、头人的角色转变
随着企业的发展,头人(企业家)必须适时完成角色转变。从抓业务转到抓管理,从做生意转到做机制,从关注产品转到关注人的培养,从客户经营转到员工经营。这一转变是企业在关键时刻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管理的简化与常识应用
管理要因陋就简,避免求大求全。在民营企业成长的初期,回归常识就能实现有效管理。利用常识和常理来进行管理,就能让生意蓬勃发展。过度复杂的管理只会让员工迷失方向,失去成就感。有效的管理只需要编制和执行管理手册,以及宣贯企业文化手册。
六、经营与管理的指标
经营上的指标是客户满意度,管理上的指标是员工满意度。所有的制度体系都要围绕这两个KPI展开。制度和文化必须为这两个指标服务,否则就没有价值。
七、避免管理极端
中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管理过于粗放,没有基础管理;二是管理过度,组织失去活力。管理要适度,越简单越好,不要过度管理。
八、队伍塑造与淘洗
第26条:“六化”方向助力提升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就是使命战略化、战略组织化、组织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IT化以及IT生态化。随着企业的发展,沿着这六个方向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这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问题,而是系统化的组织理性的构建。特别是在当前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升级。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领域,战略管理的实施尤为重要。虽然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关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尽管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至今为止,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战略管理的认知不足。企业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以及竞争策略的制定等。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能充分转变观念,发展自身的战略管理。二是战略管理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许多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更多地关注远期目标,而忽视了具体实施步骤。这使得中小企业虽然有了目标,但却不知道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导致战略管理流于形式。这也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还停留在战略规划阶段,而非真正的战略管理阶段。
对于中小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行为短期化的问题比较严重。部分中小企业对战略管理的意义了解不足,认为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事。战略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重要。中小企业的诞生往往源于市场空缺的快速填补,即便没有充足的资金或领先的技术也能快速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偶然性,许多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导致企业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了未来的发展变化及应对措施。其次是战略定位不当的问题。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成立和运营的现状考察中,很多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并未从发展的趋势角度进行考虑。即便有些企业开始着手发展战略定位的研究,但在指导思想、内容和实施上都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导致制定的战略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还存在规划脱离实际、战略实施与控制缺乏力度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一是树立战略意识,突破观念障碍。中小企业业主和企业家需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传统的观念障碍,对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二是加快产权制度建设,促进战略管理实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性质是民营或私营的,因此需要加快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变产权一元化为多元化,清除血缘关系对企业发展的障碍。三是引进人才与培训并用,提高战略实施能力。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人才的问题,应积极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战略管理研讨班、培训班等。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企业的发展目标永远不会改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注重内功修炼。除了注重营销外,还需要注重企业的均衡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升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水平以及提高领导者的视野和素质等。在这个过程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适度放权并尊重专业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更大的发展。一、要强化企业运营中的信息流管控。信息是企业在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不系统、不准确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决策的偏差。必须对信息流进行科学管理,这包括产供销数据信息、市场动态信息以及行业动态信息等。
二、流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流程的优化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优化流程的原则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升工作效率。要鼓励团队参与,减少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无论是决策流程,还是各个部门及各项工作的运营流程,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企业运营管理的成本不仅存在于外部市场投入和营销等方面,内部同样存在。效率低下会无形中消耗大量成本,而改进流程同样可以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
四、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产品开发流程。从品牌规划到开发计划,再到概念研发和包装设计以及后续生产,都需要由原来的随意性操作转变为规范的流程化操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五、我们要加强对供应环节和生产环节的管理。供应环节主要关注物料的质量和供应速度,生产环节则主要关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中,技术质量的稳定性、包装物料的质量把关以及生产效率的控制都是关键。特别是在生产效率方面,除了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外,还需要对成品率进行有效控制,如库存管理、装卸、运输等环节中的破损问题。
六、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地优化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我们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稳定发展。从信息流管理到流程优化,再到产品开发、供应和生产环节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转载:http://www.nlypx.com/zixun_detail/300394.html